查看原文
其他

全面聚焦显示面板,TCL更名能否“改命”?

梁希理 亿欧网 2020-09-13

每次转折来临,李东生和TCL所作出的断腕抉择,在事后看来都是险中求胜。

全文4134字,阅读约需8分钟


文丨梁希理

编辑丨杨旭然


1月13日,在TCL集团的一纸公告中,已经使用三十年的“TCL集团”将停用,取而代之的名称是“TCL科技”。


其早年为人熟知的老牌家电企业身份即将消失。公告声称,“TCL科技”更符合公司的业务构成及经营现状,同时也更能清晰准确表达“公司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集团”的愿景和战略定位。


更名的举动受到关注,但并不令人意外。真正的“意外”是,2018年12月,TCL集团抛出重组方案,将以47.6亿元价格将旗下消费电子、家电等智能终端业务以及相关配套业务悉数转出。交易完成后,营收将下降50%以上,上市公司核心主业只剩半导体显示产业。


被剥离出去的智能终端业务,曾为TCL贡献过半营收。几十年的品牌声望,也是来自于此。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100强研究报告显示,TCL的品牌价值高达880亿元,持续13年居电视机制造业榜首。


这是当年TCL各项业务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一块。以2017年财报为例,TCL多媒体(即电视)业务的收入达到353亿元,占总收入的32%,华星光电则只有28%。而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看,2020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将进一步收缩,预计销量下降3.3%。


长期以来,TCL在A股市场股价低迷,徘徊在2-3元区间。李东生曾直言,“TCL分红率是同业三倍,各项经营指标都比同业优异,我就是想不到为何股价会那么低。”多元业务发展像是“杂货铺”,影响TCL的市场定位。


智能终端业务在更名后正式剥离,“千亿版图”一半被砍。留下的华星光电与智能终端业务截然不同,投产以来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,为上市公司贡献了充足的现金流,堪称“现金奶牛”。


目前,华星光电净资产在整个集团占比超过80%,净利润占比超过90%,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实际上的核心主业。


重组后的过去三个月,TCL的股价从3.48元涨到了4.87元,最高日内突破5元,最大涨幅43%。资深业内人士刘步尘告诉亿欧,自从智能终端剥离出去之后,TCL科技股价增长超过60%,是去年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少数家电企业之一。



分拆、重组之路坎坷


面板是资本密集、技术密集型行业,与家电以及手机智能终端的业务模式、管理模式差异巨大。随着终端业务对TCL的贡献利润下降,也对华星光电的资本估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


加之,面板生产线项目承受资金压力巨大,急需搭上资本快车进行募资。让华星光电分拆上市,显然迫在眉睫。


事实上李东生下决心并不晚,只不过两次计划都最终流产。


2014年,TCL集团试图控股深纺织。深纺织的业务以偏光片为主,这是液晶显示器重要材料之一。TCL与之实现重组,可以向面板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。


但当年6月10日,TCL集团终止了这一申购案。根据TCL的公告,是由于“目前某些实施条件尚不成熟”。


到了2016年,华星光电分拆、借壳上市再次呼之欲出。9月,TCL集团发布公告称,拟对旗下半导体显示业务相关资产进行重组,该公司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交易对方包括但不限于深纺织A。


好事本将近,但到12月大事再次搁浅。


两次分拆上市失败,背后都与政策环境相关。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分拆有硬性规定,子公司净资产不得超过母公司的30%,净利润不得超过50%。作为TCL集团下属的子公司,华星光上述两项指标长期以来均超出规定。


一边面对两次与深纺织的“联姻”失败,TCL仍一边继续推进让华星光电登陆资本市场目标。


独立上市的办法行不通,TCL又通过“曲线上市”,反向分拆其他业务整合进香港上市公司。


2017年,TCL集团以40.34亿元收购华星光电10.04%股权,至此已直接持有华星光电85.71%股权。国开基金和粤财信托分别持有11.00%和3.28%的股权。但二者仅为财务投资人,TCL近乎实现了对其100%的控制权。


一年后,TCL集团向TCL实业控股以47.6亿元出售终端和家电资产。这意味着,上市公司正式成为华星光电的融资平台,华星光电“借壳上市”成功。只不过这一次的“壳”,正是母公司TCL自己。



李东升的面板梦


2009年,TCL以投资华星光电245亿元,正式进入面板行业。


再往前倒推两年,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兴起。含有背光模组的液晶面板成本占到整机成本的70%-80%,可在当时疯狂的价格战里,能拿走大额利润的却是上游面板企业。核心技术受制于引进技术,国产彩电品牌们对此无能为力。


加上此前由于通讯业务亏损、电视业务衰败,2004年到2007年三年,集团陷入阵痛期。


上述原因,使得位于产业链上游、代表未来新兴产业方向的面板领域,逐渐成为TCL思考核心业务发展的新方向。重组后,华星光电也更名为TCL华星。


老对手京东方,是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。在集团重组时,把TCL华星打造成“全球产能最大、集中度最高的半导体显示产业基地”的口号,也暗示着双方的霸主争夺较量越来越激烈。


根据IHS Markit数据显示,京东方2017年、2018年连续两年显示面板出货量登顶全球第一,而在显示面板五大细分领域也做到出货量全球第一。


规模上的亮丽数据,另一面却是难掩的盈利困境。近年来,京东方的净利润已经呈现出持续下跌状态。


2019年三季度,京东方实现营收306.83亿元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.84亿元,净利润同比下滑54%,净利润率也进一步下降。


相比之下,华星光电虽然近期也出现营收、利润增速放缓情况,但表现出了更好的盈利能力,自成立以来保持连年盈利。


有评论认为,相较于京东方全领域快速发力的龙头策略,TCL华星采取了在细分领域做强、专注发挥后来者优势的投资和经营策略,即使在市场份额和产线数量都较低的情况下,凭借细分领域精准的线体投资布局、产业链协同优势、以及极致的运营效率,确保了业内领先的盈利水平。


在产能落地上,双方扩张脚步不停。2019年9月,TCL华星印度模组项目动工,一期规划年产出800万片大尺寸及3000万片中小尺寸模组,预计在2020 年上半年量产。而华星OLED试验线预计2020年开始建设并落成。


而京东方在近日也宣布,拟投建12英寸OLED微显示器件生产线;上一条投建的8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件生产线,也在今年实现量产出货。


对TCL华星而言,除了要应对眼前与京东方的竞争,还要应付面板市场周期下行的严峻挑战。


众多面板企业竞相进行产能竞赛,试图以规模优势夺得话语权,但短期内全球包括中国电视整机需求提升有限,导致产能严重大过需求,面板价格下降,企业盈利下滑。


哪怕是在重组后被李东生寄予厚望的TCL华星,在2019年第三季度内营收为245.6亿元,同比增长28.4%,净利润13.0亿元,同比下滑28.7。李东生年初坦言,TCL华星半导体显示业务遭遇行业周期性低谷,至少还有两到三年。


目前,中国大陆已是全球液晶面板产量最大的地区。与此同时,新一代面板技术OLED时代也正到来。


相比液晶面板市场的饱和,OLED面板市场供不应求,企业开始转投其中。OLED 高端面板与液晶面板的差异也会体现在企业营收、利润上。


海外面板巨头中,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相继宣布停止停止液晶面板生产线。多家国内企业也发力OLED。以京东方为例,2018年投资建设一条第6代AMOLED(柔性)生产线,生产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型移动显示产品,项目投资总额465亿元。


今年1月1日,武汉华星光电6代柔性AMOLED产线量产出货,这意味着350亿元投资的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已实现量产。


不过,刘步尘看到,“TCL集团下的华星光电主要布局液晶面板,缺乏OLED布局,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他说,TCL所布局的印刷式OLED迟迟难以走出实验室。


TCL华星在Micro LED上也在加快研发布局。Micro LED技术被认为是OLED的下一代技术,但却还缺乏成熟的产业链。


刘步尘告诉亿欧,目前全球在Micro-LED上有实质布局的只有两家企业,一家是三星,一家是康佳。康佳也是刚刚布局,形成实际产能可能要一年之后。


重组、更名的余波,叠加行业周期下行的寒冬,TCL的面板梦将驶向何处,或许还要取决于其能否顶住压力、逆势而上。



四次转折


TCL发展将近40载,已经历过四次重大转折。


似乎自带敢于冒险的基因,次转折来临,李东生和TCL所作出的断腕抉择,在事后看来都是险中求胜。


最早时候,TCL的前身TTK公司只是惠州当地的一家磁带企业。但小磁带的大生意,在1984年时也做到了1400万盒的年销量。好景不长,由于港方股东的突然撤资,TTK面临业绩空白。


眼看着大厦将倾,李东生看准了电话机业务的前景,一举拿下2万台电话机搞定了TTK的新业务方向,也直接促成TCL在1985年的正式诞生。


第二次转折,是在盈利不及通讯业务十分之一的彩电业务。


1993年,TCL集团在正式成立后进行重组整合。作为旗下电子集团的老总,李东生面临的挑战,是需要像当年开创电话机业务一样,开辟电子集团核心业务。


他选择押宝的大屏彩电赛道,当时既有东芝“火箭炮”、索尼“低音炮”等海外品牌,还有长虹、康佳等国产品牌林立。


外资企业垄断高端、国产企业“低价战”的内外夹击中,李东生祭出了“TCL王牌彩电”,并通过邀请当红明星做代言、建设销售网点、并购蛇口陆氏工厂的方式,让“王牌”在竞争大战里站稳脚跟,也把原本盈利不高的彩电业务推上了国产彩电王者的宝座。


随着“阿波罗计划”、“龙虎计划”的启动,TCL兵行海外的野心开始真正释放。不幸的是,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项目两起重大并购发展到后来,并不只是“让国际化战略跃上一个新平台”这么简单。


相反,两起并购像“有毒”的甜美蛋糕,让TCL在业务整合上陷入困难。与此同时,TCL国内彩电、手机业务亏损。这些情形,将TCL集团整体拖入连续三年颓势难以遏制的局面。


2006年,李东生在《鹰的重生》中深刻反思这场国际化并购战。他逐渐意识到,产业的上游——核心技术能力与基础部件能力才应该是企业的竞争力。


而华星光电在TCL集团中的地位,也在此后不断上升,并最终成为TCL第四次转身的核心。


第四次转折,便是TCL从2018年底的成功重组到今年年初的更名。“割舍”熟悉的原主业、“消灭”多元业务转战行情低迷的战场,只为改善股价表现,聚焦以半导体面板产业的核心主业。


和前几次身处转折点一样,李东生和TCL科技将彻底展开又一次冒险。也和前几次的历史转折一样,TCL的冒险都在为这段话写下现实的注脚:


在那篇2000多字的文章里,李东生用鹰的蜕变与企业变革作比,“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,有时必须作出困难的决定,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。必须把旧的、不良的习惯和传统彻底抛弃,有时可能要放弃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而今天成为前进障碍的东西,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。”


参考资料

 1.中信出版社:《鹰的重生:TCL追梦三十年1981-2011》,蓝狮子财经

2.财经杂志:《争议声中的TCL重组真相》 ,余乐 王颖 陆玲

3.苏宁金融研究院:《京东方离全球“面板之王”的桂冠有多远?》,罗垚

4.界面新闻:《TCL分家》,张艺 王子辰

5.互联网圈内事:《TCL又重组,老牌企业的四次关键转身》

6.阿尔法工场:《全球面板行业凛冬已至,如何成为穿越暴风雪的少数派?》,于辰琪


本文属亿欧原创。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“转载”,联系相关运营人员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


RECOMMEND
推荐阅读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